【腾博会官网微论坛】《入殓师》:敬业的优雅
宣布时间:2019-02-28浏览次数:144
节奏舒缓的敘事,参悟生死的哲思,及至台词、场景、影和谐音乐,一切都有着枯山水一般清静和寂、精巧幽邃的调性。
主人公小林大悟是一个普通人,甚至可以说是生活的弱者,技术简单,性格温顺木讷,对情况变革的感知缓慢。在乐团解散的前一天还贷款买了腾贵的大提琴,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证明。他不是耶稣那样的救世主,也不具备释迦牟尼那样的慧根。他只是被现实生活一巴掌打翻,破坏了乐手的梦想,才一头跌进了殡葬行业,然后因为妥协于生计而选择了这份自己并不接受的事情,图的就是那份收入以资家用。这种狼狈的境遇陈述,迅速拉近了影片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对,这个我们叫作“下岗再就业”。
事情自己也确实没有何等高尚优雅,就是给死人化妆罢了。处理深度腐败的尸体时,大悟再次展示了他的狼狈。呕吐,不敢直视,再加上初入行的笨手笨脚,与拉琴时的优雅斯文形成了强烈的形象反差。当我们看到那个腐气逼人的场景,除了感应胃部不适以外,也不由对大悟生出同情之心。
这是一个绝少有人愿意从事的职业,这也是一个被人迫切需要的职业。但稀少而必须的价值也仅仅在酬金上稍有体现。大悟在从业历程中经受了巨大的压力和重重的阻力,路人嫌弃,亲友歧视,就连贤淑温顺的妻子也跟他交恶了。
是社长用他熟练的专业技术和庄重的职业态度,引导大悟改变了看法。当大悟亲眼目睹了社长亲手将一具狰狞的遗体妆扮成一位慈祥美丽的中年母亲时,逝者那位粗暴强硬的丈夫竟至于痛哭失声地谢谢他们的效劳。这使得大悟终于理解了这份事情的意义所在:让逝者带着最好的模样离开这个世界,对生者也是一种莫大的慰藉!人们需要这份慰藉。
于是,他为入殓倾注了一个大提琴手的细腻手法和全部热情!把入殓仪式做得行云流水、细致入微,充满着优雅的韵律感!他为年轻女士搽口红,给老奶奶穿上长筒袜,为澡堂婆婆系上黄丝巾……细心地用自己的行动让一个个逝者重现美丽。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特别触感人心,小林大悟把剃须刀落在逝者的脸上之前,先做了一个流畅优美的扬手行动,这是拉大提琴的行动。他已经把那个大提琴演奏家的自己,融入到了入殓师的事情中。这时候,他事情不再只为了赚取人为,更多的是以一种仁慈去安慰人心。
从大自然中罗致感悟,引发联想,是影片又一个神似枯山水的地方。小河中逆流而上奔赴死亡的鱼群令人倍感悲情;来自河滩的两块平常的石头,相同了父子隔膜了三十多年的情感。一个普通人,在自然领悟、生活阅历、前辈引导和亲情催化的作用下,终于从一个用音乐赞美生活的大提琴手转变为一个用心美化死亡的入殓师,并由此改变了对生命的态度。
有几句台词可谓经典,“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逾越,从这里走向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我作为看门人,在那里送走了许多人。说着,路上留意,我们会再见的。”“让已经酷寒的人重新焕爆发机,给他永恒的美丽。”作为入殓师,他们把死亡看作生命的下一段旅程,而自己则是给这些旅客送行的人。对逝者的身份、职位、品格、三观甚至自我的性别认知取向,都给予距离适度的理解和宽容,不做主观评判,只是在他走向下一程的这个时刻,付与他最后的尊严、体面与美好。这种近似儒家的“忠恕”态度,可能是所有殡葬从颐魅者都应该持有的态度。
在仁爱的基调下,影片没有一味地渲染死亡,而是越发着力于讴歌生命。大悟的妻子因为发明有身而回到大悟身边,并在陪伴大悟完成了一次近乎虔诚的妆敛仪式以后,终于发自内心地认可了丈夫的职业。当大悟与亡父告竣了逾越生死的息争,把他和父亲之间关于石头的故事讲给妻子听,然后从河滩上捡起一块石头递给妻子。这一刻,在三代之间通报的父子之爱,质朴而又醇厚,有着领悟生死两界的神性气质。而这种从烟火人间升华的神性,可感,可信,也让人觉得可以效仿。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是的,生活的种种不堪,人人都在经历着。然而在谋生的同时,用心把事做好,给人以尊严,叫醒人们对生命的热爱,这就是一种英雄主义的坚强和优雅!